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加磅!“解密”乌海雀儿沟岩画数字藏品

乌海日报 2022-09-16


原本需要去现场才能感受

雀儿沟岩画立体之美

如今,只需要打开手机

便能与历经千年的岩画

近距离“接触”

还可以对其永久收藏

数字藏品让雀儿沟岩画“活”起来了



“8分钟就抢完了,效果非常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主任董杰兴奋地对记者说道。


在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6月10日,数字藏品“雀儿沟岩画”上线,仅用8分钟,3500份数字藏品就已售空。







雀儿沟岩画数字藏品。


乌海岩画与前沿科技相结合

是如此惊艳!

接下来,记者带你“解密”

乌海雀儿沟岩画数字藏品



数字藏品“雀儿沟岩画”由乌海市海南区委宣传部联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及文博数藏平台面向社会公益限量发行。


此次活动是文化遗产与元宇宙(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的精彩“碰撞”。














“岩画是书写在崖壁上的中华文明”,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存,雀儿沟岩画历经几千年,穿过时间长河与今人见面,在黄河入内蒙古首站乌海市海南区静静诉说着新石器时代这片热土上居民留下的“故事”。



太阳、牲畜、狼、鸟与人……岩石上的雕刻质朴又粗犷,反映了当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情景。只需通过岩石上的古朴痕迹,便能感受到黄河文化所传递的力量。


 雀儿沟岩画 



如何让雀儿沟岩画

被更多人了解?

承载厚重文化的岩画

与前沿科技相遇后

有了别样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数字藏品是元宇宙‍生态的关键构成部分,它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以更年轻的体验传达文物和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文化。



“传统行业一定要和数字技术相结合,这是web3.0时代必然趋势。我们用3D Max进行建模,模拟岩石形态,绘制岩石贴图,模拟岩石材质,还原岩石的原始风貌,并采用720度旋转的交互方式,用户体验感更强。作为乌海人,我希望用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家乡做贡献。”

作为主创之一的内蒙古师范大学石榴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班博士生曹艺说。



一极是黄河文化遗产

一极是前沿科学技术

雀儿沟岩画数字藏品

是两极完美相融的产物

作为黄河入内蒙古首站

此次数字藏品的发行

是乌海市海南区铸魂创新

弘扬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的重要尝试



“我们依托数字化和线上技术优势,充分盘活境内文物资源,积极构建云展览与传统展览相辅相成的新型传播体系。”海南区文联副主席杨州表示。


董杰则认为:“雀儿沟岩画数字藏品的发布,既宣传了黄河文化,又对岩画进行了数字化保护。大家能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去感受黄河文化,实现文化服务均等化,有助于推动自治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如何讲好“黄河故事”进一步激活人们对黄河文化的热情是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强调要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



雀儿沟岩画数字藏品发行

无疑是一次顺应时代潮流、

借力国家政策的有益举措


谈到将来如何合作,董杰表示

“我们会继续总结经验、完善技术,扩大合作,让黄河文化的传播传承有质、有感、有效,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实现内蒙古作为。”






推荐阅读

琼州潮涌展宏图——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海南篇
约惠乌海 畅享生活 | 优惠多多!夏日消费季来啦!
首场开演!这场文化惠民演出 精彩连连!


记者:刘思雨

编辑:刘思雨

初审:李刚 赵永强

终审:杨延岭

出品:乌海日报社


投稿邮箱:3022210396@qq.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乌海日报官方微信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